【重点学科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——中医康复学学科简介
发布时间:
2016-06-02 17:11
来源: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——中医康复学学科简介
学科发展历程
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学科是一个集医、教、研为一体的多功能临床学科,成立于2000年。学科拥有康复医学科门诊、康复病房,康复中心、康复基础教研室、康复临床教研室、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室。2003年成为国内中医院校首个获得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,最早招收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
学科梯队中有: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人(唐强);全国第二届杰出百名青年中医1人(唐强);黑龙江省模范教师1人(唐强);黑龙江省名中医2人(唐强、邢艳丽)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(唐强);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(唐强);黑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(唐强);黑龙江省德艺双馨省级名医1人(唐强);黑龙省教学名师1人(唐强);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(唐强);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名中医3人(唐强、邢艳丽、王艳)
学科带头人
学科带头人唐强教授,博士生导师,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、附属第二医院、针灸推拿学院、康复医学院院长、党委副书记,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康复科带头人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带头人,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中医康复学带头人,康复医学基础教研室主任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,龙江学者、特聘教授,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,黑龙江省名中医,省德艺双馨名医。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康复医学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,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,黑龙江省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、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。
一直从事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康复的医疗、教学及科研工作,在医疗上,将针灸学与康复医学有机结合,创造性地提出了针康法,在神经系统中医康复治疗上具有特色与优势。形成了临床疗效确切,集预防、保健、治疗、康复于一体的中风病综合防治方案。主持及参加国家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基金1项,教育部博士点基金、中
后备学科带头人王艳
后备学科带头人王艳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、能力和较好的协作精神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康复中心副主任,康复基础教研室副主任,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,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,黑龙江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。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,参与10余项,主编著作2部,副主编教材1部,参编3部。发表论文10余篇,有1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,《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》获全国第十二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。基于针康法的治疗理念,将项针、吞咽功能训练、低频电刺激同步进行治疗,体现整体康复的优势,获得2011年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。
学科队伍
学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,经过三年的建设,中医康复学科队伍增加到36人。博士生导师3名、硕士生导师11名;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, 占22%;硕士学位者20人占56%;高级职称者12人,占33%;年龄在40岁以下者27人,占75%。职称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、学缘结构合理。整体素质较高,医疗、教学、科研能力较强。
2010年,学科制定了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》、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学科人才培养办法》。详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,对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分解,逐项落实。在制度建设上,先后制定了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学科梯队建设制度》、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》、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人才引进办法》等,以保证学科的正常建设与发展。
在人才建设方面,学科加大力度,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,先
科学研究
学科拥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,主要围绕中风病、小儿脑瘫、高级脑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治疗开展科学研究,业绩突出。
1、中风后功能障碍中医康复临床与基础研究
本研究方向围绕着中风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、评定,探讨中风后功能障碍的防治和康复有效方法和策略,重点围绕着中风病康复新方法--针康法,从机理探讨、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。近三年,该方向获得“十一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省中医药科研项目2项。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项,其中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三等奖1项。“针康法治疗脑卒中技术规范的建立及临床应用”已获得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2、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治疗规范化的研究
本研究方向围绕小儿脑瘫后各种功能障碍的针灸、康复、中药治疗,重点对小儿脑瘫智力障碍、运动障碍的规范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进行研究,旨在为临床提供适宜的中医康复技术。近三年,该方向获得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,省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。获得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。“基于针康法的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方案”已获得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3、高级脑神经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研究
本研究方向围绕认知障碍、言语障碍、抑郁等高级脑神经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方法,将头穴丛刺针法与认知功能训练、心理康复动态相结合,采用效度和信度较高的评定方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,探寻最优中医综合康复方法。近三年,该方向获得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,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1项、省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。科研成果获得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。
人才培养
1.高层次人才培养
(1)制度建设与落实
学科现承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、硕士、本科、成人教育、留学生的康复医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。学科突出培养具有中医康复特色的复合型人才,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,先后制定了针灸推拿学(康复方向)博士培养方案、康复医学与理疗硕士培养方案、针灸推拿学(康复方向)学士和康复治疗学学士培养方案。定期好开学科教学工作会议,研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问题,并及时解决。
(2)培养层次与方式
①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
②针灸推拿学(康复方向)博士
③康复医学与理疗硕士
④针灸推拿学(康复方向)学士
⑤康复治疗学学士
(3)师生比例
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、硕士生导师11名,专业教师36人;省级教学名师1名,校级教学名师1名,校教学优质奖获得者3人。目前在读博士后3人,博士研究生5人,硕士研究生56人,针灸推拿学(康复方向)本科250人和康复治疗学本科生200人,师生比例合理。
(4)人才培养质量
经过三年建设,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取得优秀成绩。2008级博士研究生王有鹏于2012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,2007级博士研究生刘波于2012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。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到全面提高,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基金2项,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。首届康复治疗学专业2011年毕业,首次就业率100%,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、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的康复科。2009级康复治疗学代表队获得2012年全国首届“天瑞杯”康复治疗技术大赛一等奖。
学术交流
(1)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协作建设
学科与国外数十家学术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。2010年,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第十医院共建中医康复中心,并派专家定期指导工作;2010年同美国神经科学研究所合作教育部“春晖合作计划”1项;2011年,学科带头人担任美国西南针灸学院客座教授,签署中医康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,学科每年接受近20名研究生前来学习。
(2)国内外学术交流
近三年,学科带头人及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,国内学术交流50余次,学科带头人
条件建设
1.基地建设
2012年,在学科基础上建立康复医学院,学科拥有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-康复科1个,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继续教育基地,达到国家相关基地建设标准,能够提供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医疗服务,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
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-康复科现有床位90张,康复治疗中心1000余平方米;于致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,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室拥有价值1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。每年培
2.公共辅助体系
学科拥有先进的图书、资料、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,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。学院图书馆共有图书15000册(含图书、杂志等),杂志31种。设立专人管理,使用率高,运行良好,可以满足现阶段学科的需要。大学图书馆馆藏针灸推拿康复领域图书5400余册,期刊7500余册。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包括:CNKI数据库、维普数据库、超星图书管、书生图书馆、中医药在线和MEDLINE数据库等,2008年新增万方数据库、卡尔格电子期刊、龙语数字图书馆和维普外文期刊等。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科原有的信息搜集和评估、评价体系更加完善。
下一页
下一页